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长沙站 > 中考报考 > 论坛热帖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仙人指路肖老师 2014-05-04 20:03:54
接下来说下超前学如何学的建议。对于实力很不错的孩子可以完全选择自学,如想走竞赛路线的孩子这个是基本功,但更多的小孩这个功夫是不够的,但也不能说孩子没点自学能力,比如说有理数计算基本法则什么回事,整式加减大致如何处理,一元一次方程基本解法大致达到了解层面是不难的,不过就是我要求的找片段,定符号,代数和。直接找出同类项合并同类项这些相对麻烦点,通过课外的学习如虎添翼。完全靠预科班一个学习的深度不够,难以适应初中的要求,更何况奥赛呼?对于高手来说一般的预科是浪费时间,对于中上的孩子很可能会搞坏习惯,这些都是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所以夯实基础培养习惯这些东西是课外培训最重要的,至于初一那些基础知识倒还是其次,中学数学学习是个长跑的过程如果不厚积很难薄发。学奥赛难题也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的。对大多数孩子可以自学最基础的东西,通过培训来略有拔高是合适的选择。完全靠老师包办保姆式学习这个在小学可以但到了以后会越来越被动。
这里谈谈学了预科的孩子出现了的问题。1、有理数计算习惯和意识差,准确率低。一方面普通预科仅仅只能使孩子的学习达到了解层面,甚至这个都没得。还有就是计算方法和意识不够。2、概念的理解也没强化。3、不注重习惯的培养。4、一味超前,根本没有深度和高度。去年很多预科到因式分解的孩子有理数计算都一塌糊涂的。总之我的建议是要么就不学,要么就学到位学到家一遍下来,适当慢点和稳点没关系。最可怕的是好像什么都知道做题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就麻烦了。
谈谈我暑假的计划和措施:1、以计算能力为主兼顾概念和应用题。2、教会孩子如何检查和培养检查的习惯。3、单位时间强化计算训练,力争做到在时间很紧的竞技场合不检查0失误。4、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深入数感训练,落实常用数的积累。5、初步培养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意识。
对于有计划超前学习的孩子的建议。有理数计算做500-800题。练到又快又准。先经历死去活来,再信手拈来,最后游刃有余。达到平均每小时80-100的速度准确率超过百分之九十算合格,不合格就继续练直到合格为止。有的小孩如果不写原式等于和允许一步写答案的前提下可以到到120-150的速度我这学习的小孩。整式加减做到不论是带大括号的,还是只有中小括号的题都是一步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好是找同类项然后合并。要有胆识和魄力,但这个魄力需要大量实践。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好练到三步舞曲炉火纯青。但才说的解方程和整式加减一定要学会检查,方程就是代入左右看是否相等。对于数感很好算功很强的孩子可以口算解决,对于大众化孩子姿态低点老老实实笔算检查就是。整式加减代入特殊值即可。方程组同样就是逐一检查。不等式的计算同样可以用解方程的简便方法,觉得学不来的孩子就用普通方法做对即可。
有的孩子经过训练自信到说过这样的话“这么简单的题,不一步写掉结果真是太难受了。”可能大家觉得这孩子过于张扬但是这是自信的表现,最主要的是他还能写的对,这个就是实力了。我在上课的时候为了照顾中上孩子多写了几步过程这孩子来句老师不必佯装好学生,装什么装啊,这不是你的风格,基本的数感吗。这些胆识和魄力是大量实践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还有个孩子也是做题很自信说这题目不就是去去括号啊,合并合并同类型啊,不就完了吗。他们现在初二做到了学校基础的整式乘除,因式分解,二次方程都能一步写答案,只要自己愿意,并且能做到还又快又准。在这里送大家当年一位奥赛名师很经典的话:“我们要像基地组织一样进行魔鬼式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去不断深化简便计算的意识,意识的提升达到实力的提升。即使对于想学有难度奥赛的孩子来说也需要厚实的基本功,这是学好奥赛的必要条件。我记得省队教练张垚老师说过连计算都不能又快又准的同学就不要学奥赛了,虽然不好听但是实话。
总结下就是夯实基础适当超前,训练解题速度和准确度,深化概念理解,培养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是我们暑假可以做的事情。总之我们还是要做略有拔高的事情而不是虐有拔高。什么东西都是跳一跳够得到为好。还有学习目的要明确,其实我觉得假期把我说的能都做好对准初一的孩子已经相当不错了。有很多家长又想搞计算,又想逆向思维,又想搞好几何,又想抓数论想法虽好但与客观事实相违背。战线太长容易兵力分散,难以形成核心战斗力,这点特别注意。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我们在一个阶段完全实现了一个战略目标比同时做几件事情都搞得半生不熟要好的多。这些事情做好了初中数学学习肯定是soeasy!对于高手来说,这也可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做好奥赛学习必要的准备条件。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最喜欢的励志的话“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不肯修。”
【查看原帖并参与讨论:名师指导:对准初一孩子数学超前学习建议】
编辑推荐:
2018年 | 等级分数区间 | 第一批 | 第二批 | 第三批 | 指标生控制线 |
2017年 | 等级分数区间 | 第一批 | 第二批 | 第三批 | 指标生控制线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