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长沙中考政策指南   2017长沙中考大事记   长沙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论坛热贴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长沙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中科院院士如何反思这次高考改革?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鹅羊山    2015-11-12 14:40:43

说两句

  •   长沙中考网讯:江苏南京的7位院士通过江苏省人大代表递交了《关于修改我省高考方案的建议》。他们建议,高考中理科学生必须考化学,理化成绩要和语数外一样计入投档总分。

      这7位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懿、程镕时、陈洪渊、胡宏纹、游效曾、江元生。

      他们的观点如下:

      不考理化是对民族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可是一件大事,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是影响一代人的大事。江苏高考方案高考只考语、数、外三门,物理、化学等学科作为学业考试,这样的方案无疑使现在的中学应试教育进一步得到加强,教学重心倾向于语、数、外三门,而物理、化学等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的学科会严重偏离重心。

      高考以及现在的大学学科教育,是根据现代科学进程发展的重要性选定下来的。语文作为我们们的国学与母语,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她是支撑我们精神的归宿,与哲学、历史等人文科学一脉相承,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全部,高考考语文,国人无人反对。

      数学是科学之母,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数学,过去认为经济与数学无关,可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一刻也离不开数学。尽管数学很重要,但真正成为数学家的人却很少,人类发展至今,的确需要数学家,但并非要求全部都是数学家,数学只要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了。

      物理、化学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就不一样。我们国家正处于工业技术革新时期,物理学家、化学家只嫌少不嫌多,现代工业一刻也离不开物理与化学。物理、化学支撑着现代工业,但其基础却在中学期间,物理、化学得不到重视,大学很难有成就。现代科学包括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其中物质科学是物理、化学的全部;生命科学同样包含着化学。由此可见物理、化学的重要性,一旦高考不考物理与化学,其结果是严重的,也是一种对民族不负责任的做法。

      英语是一种工具,尽管重要,但相对于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其重要性要小得多,仅是一种工具,我们的确应该吸收外国文化与技术,但需要人人成为翻译家吗?我们看只要懂得英语即可,需要将英语纳入高考这么重要的地位吗?早就应该将英语从高考中剔除出来,但不是不学,可以在中学实行英语考级,像现在的大学四六级一样。将英语纳入高考,这是一种失败!

      在没有出现比高考更好的选拔人才的体制前,高考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选才制度,也是一种相对客观、公正的制度。而高考本身就是一种导向,邓小平曾经倡导“未立不破”原理,教育更应该如此,在新的可行性高考方案尚未出台之前,旧的方案是不应该破的,高考放弃物理、化学,就是对科学创新的一种挑战!我们的学生相对西方国家的学生创新意识已经不强,如果还不将物理、化学纳入最后高考,将是致命的!完全可以将英语拿下来,将理化补上去,哪怕是一张卷子,其意义肯定不一样。

      不考理化打断了科技创新研究链

      孔老夫子说过“生而知之”与“教而知之”,前者的意思是指有的人生下来就聪明,悟性好,好启发。而后者则指有的人需要后天的教育才能培养成才,有的干脆是朽木不可雕也。我们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对选才的一种考究。高考作为国家的“指挥棒”,一定要慎重,这是一种导向行为,必须建立正确的选才导向,否则贻害后人。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已经给社会带来震动,且震动是巨大的。重视语文是对的,毕竟这是一辈子离不开的文化;数学同样重要,中国是数学大国,数学兴趣必须从孩子抓起。如果最后高考排除物理、化学,特别是物理,那是可怕的,因为物理是一切学科的带头学科,大到宇宙,小到暗粒子,无所不包。不久前的科学统计显示:现在世界上已知的4500多万个物种,大部分是物理引起的,当然也有2700万个物种是靠化学合成的,可见理化的重要性。孩子读高中的目的就是升大学,可最后的高考不再考物理、化学,无形之中在意识形态里形成了高低贵贱。那我们的科技创新还如何进行下去?物理、化学最后不考了,只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这等于打断了科技创新的研究链,因为小学、中学、大学的科技教育是一条相辅相成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相关部门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一定要慎重,要多听工作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的意见,特别是高校专家的意见。

      草案将英语纳入最后高考的科目,我们坚决表示反对,英语的地位真的如此重要吗?英语是一门工具,科技提高了,大家自然重视交流工具,但如此兴师动众,好像人人将来都要出国,人人会变成外交家一样,完全没有必要。事实上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志,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英语的用处很小,当然也不排除英语的作用,想出国的人,肯定不会放弃英语,搞研究的人,也不会放弃英语。可现在的情景是:全民英语!我们的大学生不可能全部出国的,也不可能全部成为研究者,绝大部分要走上工作岗位,而绝大部分工作岗位是与物理、化学分不开的!理工科考生最后高考不考英语是对的,可以将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考级测试,但最后高考不考理化,这是很难接受的,除非有更好的方案。

      高考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高考不考的,学生就不会好好学,这是显而易见的。高考肩负着为我们国家选拔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物理和化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将物理和化学提前考试,分等级,作为高考录取时的参考课程,在高度强调升学的今天,会导致中学对物理、化学的不重视,不利于培养造就科技型创新人才。相对于我们国目前科技创新大发展格局而言,人们更应该关注物理与化学。物理、化学作为参考依据,且不纳入最后的投档线,这样的高考模式会导致现有的中学集中精力关注语、数、外,忽视物理、化学。只要物理、化学达级即可,会使一代人偏离科技教育,这样的高考方案也可能导致物理、化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语数外三门考砸无法投档进入名校深造。

      江苏省是教育、科技大省,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任。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建议将英语考虑作为提前高考课程,理科高考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也可以合为一张考卷);文科则考语数与史地。这样既分流,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

      院士分析江苏“3+1+1方案”弊端:

      一、大量学生放弃化学,改学他科


      物理、化学、生物不是按照考试的实际成绩,而是在参加同类考试的人群中按名次划分等级,这种分等级看相对结果的做法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向易得高等级的学科转移。尤其对化学科目的冲击更大。这种巨大的落差直接导致2009年高考报名的扭曲性转变:

      全省13个市高中阶段选学化学、物理人数,全部在2007年的基础上下降40%以上,最高的达到60%以上,南京市鼓楼区选学化学的人数巳降到2007年的22.7%,有些中学已取消化学班。

      二、造成大批有关师资流失

      化学学科历来是中学教学中的主课之一,许多中学化学教研组都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由于这次高考的变化,三分之二的化学教师工作量已不再饱满,被迫改行或另谋其他工作或到外省工作。

      三、高校课程安排困难

      由于上述原因,不少2008年进入高校的学生,在学习中明显表现出化学基础薄弱,教师难以施教。据某高校调查,在考进该校化学系的学生中,居然有25%的学生高中阶段没学过化学,这既造成有关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极为被动,也明显地增加了高校教学课程安排的困难。

      所以说,高考“指挥棒”必须建立正确的选才导向,否则贻害后人。理科学生如果不学化学,后果可怕。数理化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化学创造新物质,改造世界,我们生活中吃的、用的都离不开化学。小学、中学、大学的科技教育是一条相辅相成的链条,物理、化学如果不按实际分数计入总分,只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会把一些理化成绩好,语数外成绩低的学生挡在高校的大门外,破坏科技创新的研究链。

          编辑推荐:

          湖南省高考改革时间表确定

          新高考下的思考:浙江部分高中已实行走班制的成效


    2018年 等级分数区间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指标生控制线
    2017年 等级分数区间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指标生控制线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中考时间]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时间汇总

    长沙中考指南

    长沙中考指南

    2015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招计划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考试

    中考体育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模考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中考作文

    理科实验班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明德中学

    雅礼中学

    长郡中学

    南雅中学

    麓山国际

    师范大学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