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长沙站 > 热点专题 > 家长头条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11-10 15:53:57
想起前段时间和朋友的一次闲聊。
她说:“我最近状态很不好,
我感觉我家孩子智力好像有问题。”
“怎么了?具体说说。”我问。
“她特别听话,尤其是在学校。
上课总是坐得直直的,
整整一节课都能一动不动地听讲,
也会认真做笔记。
放学回家就开始写作业,根本不用我们催促,
考试算错的题自己主动抄写3遍……
每天都要写到十点才能睡觉。
她这么努力,但就是成绩总垫底,
上次又考了个倒数第3,
除非智力有问题,不然不该这样的啊!”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个孩子的确很努力,很勤奋,
但是她用错了学习方法。
还记得我们上学时总有一两个这样的同学:
每天熬油点灯地看书,背题,
宿舍已经熄灯了,
只有她还拿着个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
或者干脆蹲到卫生间
继续看书、背题,直到凌晨。
但就是在模拟考试的时候,
又拖了班级的后腿。
他们辛苦努力之后却换来这样的成果,
我们并不感到意外。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假努力”。
小时候“假努力”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引导,
长大后在工作中又变成了“假努力”的上班族。
孩子们为什么要“假努力”呢?
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对学习抗拒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抗拒写作业,
而且一样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几乎所有的家长在陪写作业时都痛苦不堪……
我们常见的懒惰大概分为以下两种:
肢体上的懒惰和不愿动脑的懒惰。
当孩子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时候,
他们本能的不想开动脑筋,
就选择了看似勤奋的做法,
其实这只是一种懒惰的伪装而已。
这也就是为什么
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但成绩不好。
而有的孩子一边玩一边学,成绩却很好。
2.家长也在“假陪读”
不少家长在吐槽:
“当代女人快速衰老的真正元凶是陪娃写作业”
有时候我们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
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
或者字迹不工整了,
就马上出声阻止孩子,告诉孩子哪里错了,
根本不给孩子自己试错和检查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总是屡错不改,
还会忍不住在一旁指责:
“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样做不对,
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榆木疙瘩。”
本来孩子学习时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结果被家长这么一“盯”,
整个人都会处于紧张的状态,
生怕哪里做的不对,被家长批评。
久而久之,
孩子写作业时的关注点不再是学习,
而是家长什么时候会离开?
甚至会在脑子里幻想
家长会因为一些什么事情而出去。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又怎么能写好作业?
于是被家长一顿埋怨,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产生厌学情绪。
陪孩子写作业看似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实际上却恰恰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
3.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阶段的孩子在认知程度上会比较低,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他们很有可能觉得,
学习原本就应该是枯燥的、死记硬背的,
所以孩子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根据孩子童年时期的特点,
以下几点经验想跟大家分享:
首先,教会孩子要有“优先级”意识
每天回家,孩子总有一堆作业要写,
帮助孩子将作业按照“优先级”划分一下。
我家小丸子通常回家,
会最先做最后一堂课老师留的作业,
因为这堂课的知识点对她来说还是新鲜的,
赶紧趁热打铁,强化记忆。
然后再根据孩子自己的感觉,
印象深刻的科目可以先做,
逐渐过渡到印象较浅的科目,
这就到了发挥家长作用的时候了。
有时候我也会耍些小计谋,
装作不懂,让她给我讲解,
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孩子,
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对她来说也就不再是痛苦的事情了。
其次,要注重过程和质量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了
写作业不专心拖拖拉拉的情况时,
不要一上来就对着孩子一通训斥,
我们越着急,孩子也会越紧张,
自然作业也做不好。
孩子不想做作业时,
我们在屁股后面一个劲儿地催也是白费力气,
这时候不妨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我们只需告诉他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
做不完作业如果老师训斥,
也应该由他自己承担。
这招儿一次两次可能不管用,
多试几次他自己就明白了,
毕竟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最后,锻炼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给我1个小时,
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
我会花55分钟,
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
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活学活用”的能力,
都比死记硬背来得划算。
比如,当孩子做错题的时候帮助孩子原因,
是真的不会做还是因为马虎?
不会做好办,讲到他会为止。
如果是马虎就要分析为什么马虎,
是专注力欠缺还是太紧张?
寻根究底,总能找出原因并解决它。
这种方法看起来很费力,
实则是省了一辈子的事儿呢。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作者李尚龙说:
“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做秀而已。”
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
都只是看起来努力而已。
努力属于我们自己,
无论真努力或是假努力,都是给自己看的,
产生的结果也是属于自己的,
因此而耗费的
时间、精力、青春也都是自己的。
也许我们的“假努力”并不是故意的,
也许只是一时不小心养成的习惯,
但失去目标的努力就未免太得不偿失了。
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永远不要成为别人口中的
“他平时很努力,一到考场就泄气”。
作者:小川,小丸子的妈妈,坐标澳洲悉尼,凯叔讲故事专栏作者,在东西方育儿理念的碰撞中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
2018年 | 等级分数区间 | 第一批 | 第二批 | 第三批 | 指标生控制线 |
2017年 | 等级分数区间 | 第一批 | 第二批 | 第三批 | 指标生控制线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