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长沙中考政策指南   2017长沙中考大事记   长沙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论坛热贴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长沙站 > 热点专题 > 家长头条 > 正文

清华博士震撼演讲:我是如何从初中开始逆袭的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11-06 15:21:29

说两句

  •   本文节选自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建筑技术科学系博士生罗茂辉在母校湖南省醴陵四中为中学阶段的师弟师妹所作演讲。他坦诚而率真的回顾了自己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到同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香港理工大学,再到清华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奋斗历程,让人感动的不只是他自身的不懈努力,还有不断延展的认知,放大的格局。

      以下是罗茂辉的演讲:

      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此时此刻能够站在这个讲台,和在座的90后甚至00后谈理想、谈未来,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开心、特别荣幸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除了小学以外,我没有在哪座学校待的时间长度超过四中。同济3年多、港理工不到1年、清华3年多、伯克利不到1年。因此,我常常和朋友说,醴陵四中奠定了我人生的基本高度。

      说到这,有的同学可能要笑了,我的高度实在不高,1米6出头,我记得08年上高三的时候,也是在这个操场上做学生代表发言,为了让自己高过讲台,够得着话筒,我特意趁没人的时候在讲台旁边提前垫了两块砖头。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句英文台词我特别喜欢,是这样说的“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youneverknowwhatyouaregoingtoget”。

      用理工科的语言来解释一下就是:生活就像量子物理中薛定谔的猫,你不亲自奋斗一遍、不去把那个黑盒子打开,你就体会不到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就不会知道那个黑盒子中的猫到底是活的还是死的、是黑猫还是白猫。

      年轻的时候,不要选择太安逸的生活,要抓住大好时光,好好地努力拼搏一回。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叫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个题目其实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取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概意思是说,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地自然一样,不断自我完善,并且达到一种包容万物的状态。

      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农村放牛娃,成功逆袭,即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经历。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启发。

      我在初中的努力,只为争一口气

      其实,我在初中阶段的努力,最开始完全只是因为小家子气,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了争一口气。因为那个时候,在我爷爷的带领下,我们家里先后建了两个鞭炮场(思源花炮厂、富昌花炮厂),而我爸爸呢,有七个兄弟姐妹,因此围绕财产分配、管理职位方面的问题,出现过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而我又是整个家族里第一个进城上初中的孩子,所以多多少少有些风凉话传到我耳朵里。

      而我就是因为听不惯这些风言风语,才开始发奋学习,完全是一种赌气的行为,并不是说知识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快乐,或者我从小就有多么宏伟的目标。反正我就是傻乎乎地坐在那里死记硬背,课本翻了一遍又一遍,习题做了一次又一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吧,凭着这样一股一坐到底的“坐禅功”,我的成绩从入学时的垫底,一下子跃升到年级第三,再到后来的年级第一,从此之后,我印象中好像成绩没有出过前三。

      我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考试的假日,我的班主任王华老师来学校陪我们几位住宿没回家的孩子在学校自习。

      她对其它同学的要求是看历史书、政治书,却建议我看课外书,因为她觉得我应该扩展知识面,但是年幼的我很不理解,觉得知识面是什么东西?不如排名第一来得重要,拿个年级第一多爽快啊。

      于是我就偷偷地在课外书下面放着历史书,一边偷瞄一边默记。

      如果你问我那个时候快乐吗?

      我当然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并不是来自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而是因为我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让我感觉很出气、很过瘾。

      慢慢发现,学习还有很多趣味性

      然而有意思的是,学习本身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最开始只是为了给我爸爸妈妈出口气而努力学习,但慢慢地发现学习还有很多趣味性,并且让我的小脑瓜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例如,我有一次去找历史老师胡庆老师,跟他探讨为啥大陆目前不能成功收复台湾,胡老师根据他的经历旁征博引,结果不但没能回答我的台湾问题,还让我思考起了中日问题、中美问题。

      还有一次,我跑去找我的物理老师陈金南老师,说“阿基米德讲大话了,即使给他一根杆杆,他也不能撬动整个地球!因为他跟地球的质量比相差太大了,运用杆杆定理,即是地球动一厘米,他就要动上千万米,他一辈子也走不了那么远”。

      结果陈老师轻松地跟我说,“用不着那么复杂的计算,他根本找不到那个杆杆的支点”,这个简单的回答其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忽然觉得,“咦,原理面对相同的一个问题,我和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可以截然不同”。

      更有意思的是,我当时还会去琢磨,人人都说醴陵一中好于醴陵四中,但是原因是什么呢?

      就这样,我从最开始的为我爸爸妈妈争气,变成了后来的为四中争气,甚至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争气,骨子里面是一个不认输的人,并且开始对学习知识有了一些好感。

      我坚持留在了四中

      等到我初中毕业,面临去一中还是去四中念高中的时候,我居然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很疯狂、很冒险的实验:破天荒地放弃了去一中的机会,选择留在醴陵四中,并且还说服了全家人支持。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农村,一个家庭里能有一位上一中的孩子,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而我当时为什么这么意气用事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易木军老师的影响。

      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也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这件事,但我至今记得有一次我和他聊到教育资源问题的时候,他说“一个城市的教育资源,百花齐放远比一支独秀更重要!”

      这让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危害,再加上我又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冒险的实验方案。

      当时方勇校长把原本坚决反对我留四中的爷爷叫到了校长办公室,当着我爷爷的面问我愿不愿意留在四中,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的回答,我说“大家都认为四中不如一中,但我是四中人,我愿意为母校争这口气,证明咱们也不差。”

      就这样,我义无反顾地开始人生中的第一个实验(估计这为我博士阶段的实验研究,打了非常好的基础)。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在四中的各位良师益友的帮助下,尤其是在陈鑫老师、文家学老师、刘醴湘老师的指点下,我想说这个实验没有失败,因为它给我深深地烙上了四中的印记,成为我日后不断拼搏的动力源泉。

      进入在高中阶段后,虽然我成绩很好,但我仍然把自己归为“不那么聪明的”那一类人,继续坚持“苦学苦练”的做法,名列前茅地撑过了高中三年,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说个小秘密,高考结束后,我心里是很不满意的,因为没能考上清华北大,让我觉得自己对不起醴陵四中,没给咱们的母校挣够脸面。

      我想告诉大家的三点内容

      以上就是上大学前,那个天真、偏执、但又特别努力的我。

      为什么我要花这么长的篇幅给大家来讲这段初中和高中的经历呢?其实我是想说明三点内容∶

      第一,一个人的命运在起步阶段,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

      当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如果抓住了,可能就改变了你的一生;你若没抓住,那么抱歉,等下次吧,但问题是谁知道下次机会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当在座的各位面临中高考这个机会的时候,请记得,千万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等你们再长大一些,真正货比三家之后,你会发现这绝对是你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两次机会。

      第二,在上大学以前,我的学习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一招,那就是苦学苦练,但是这个笨方法确实让我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今天回过头来看,把视野放宽一点,你会发现初中高中所学的内容,95%以上是属于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是几千年下来,人类认识世界的经验积累,很多内容都是好几个世纪以前的。

      例如,语文里面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英语中的语法记忆、几何数学、牛顿定理、元素周期表等(老掉牙了)。

      这些基础知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记住它,不管是英语语法规则还是数学解题思路,更多的是考验你的记忆能力,而与你的智力水平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

      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告诉我们,哪怕你们没有任何其他的聪明才智,只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就足以掌握70%左右的高中知识。

      同学们,70%意味着什么,高考750分,你可以拿525分左右,我想有了525的成绩,应该可以上二本以上的大学了吧?(然后,你再灵泛点几,稍微活学活用一下几,或者说运气几好,蒙对几道题),拿个550分到600分之间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所以我说,各位学弟学妹们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然后付出200%的努力,把那些课本知识分门别类地记清楚了、把那些基本题型给练熟练了,只要做到这一点,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

      第三,我在上大学前的整个心态乃至我的人生观是有失偏颇的。不是为了给这个人争气就是给那个人争气,心胸格局过于狭隘,戾气太重。

      以至于上大学以后,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我的学习方法,去消磨我身上的戾气,去重新构建脑子里的价值观。如果套用今天的演讲主题,可以说,上大学之前的我,过多地强调自强不息,以至于喜欢争强好胜的地步,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状态。


    2018年 等级分数区间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指标生控制线
    2017年 等级分数区间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指标生控制线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中考时间]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时间汇总

    长沙中考指南

    长沙中考指南

    2015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招计划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考试

    中考体育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模考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中考作文

    理科实验班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明德中学

    雅礼中学

    长郡中学

    南雅中学

    麓山国际

    师范大学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