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长沙站 > 热点专题 > 家长头条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9-22 10:30:25
1.高一。如果按照我文章全面关于竞赛、自招介绍的思路,就不难选择孩子各个阶段的战略重点:竞赛中的数学和信息,属于童子功,高中数学竞赛也必须在初三之前就涉及并比对自己的潜力。而其他理化生竞赛也应该在高中之前完成初步的一轮学习。所以对于多数孩子,高一刚接触竞赛的,除非有天赋异禀,脱颖而出,否则都不要抱着竞赛直通这唯一的想法了,但高一绝对可以继续自己喜好的竞赛科目,因为毕竟高一负担比较小,可以多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但同时不要将自己的瘸腿科目落下太多,尤其语文和英语。
2.高二。高二也分上下两个学期吧。如果是竞赛党的根据自己的成绩可逐步提高或者降低自己的投入,高二下学期一定要顾及自己的综合成绩,因为毕竟暑假有清北综合营的选拔(一般根据第二学期的期中或期末排名)。对于课内成绩一贯保持稳定良好,而先期没有投入某科竞赛的反而选择简单,目标明确。这时候除了保持自己的综合成绩,应该要提升自己的课外拓展能力,比如学一些自招课程。上课外班或者根据教材自学根据时间安排。高二这段时间非常重要,因为高三的复习阶段非常紧张,要应付每天的复习和作业,高考前几乎太多精力去拓展课外的。而且,目前清华北大都在高二阶段增加了所谓素质测试,去年属于试运行,那么今年的高二就会纳入正式的考察计划。这类素质测试具体起多大作用目前没有权威解答,但北清投入这么大人力物力时间来搞,肯定不是玩玩的。
3.高三。高三就如同解放战争后期的渡江战役,虽然是决定性的,但能打好的基础也是之前一两年三大战役的积累和储备,既是攻坚强打,也是水到渠成。这时候在课内上要全面扫荡,力争不留缺口。如果课内有缺口,那就要不惜代价的去弥补,一对一是不得已而有效的方式,因为高三最宝贵的是时间和针对性。而关于高三阶段的自招课,现在很多中学都开了,也有很多家长纠结究竟上还是不上。我就给大家这么个建议:先评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和潜力,打个比方,人大附中150名以后的(其他中学的计算排名要大幅提前),肯定是某科有短板,还是先做好课内的查缺补漏吧。150名以内的,按说将来领军资格有希望,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比如学过一科竞赛,那么可以关注一下其他科。另外我个人对学校办的自招课并不认为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没有成型的教材,都是老师自己发挥。而且老师大多都有自己的课内本职工作,又有多少精力和资源去做自招课程的攻略呢?当然,学校上课最大的好处是免费!
刚才说了,高三是攻坚和冲刺,就是尽可能地去抓住一切机会,自己各方面实力不够强大也不用和其他人比,因为牛人的实力是十多年的积累和强大的基因,自己能做的就是不留遗憾。有的家长到高三了还在纠结和讨论自招和课内有取舍平衡问题。除了我上一段关于上自招课那一点点时间的取舍纠结外(我大致也给出了答案),高三这个阶段已经不存在什么取舍平衡问题了!为什么这样讲,因为高三绝大部分精力一直在应对学校复习或者查缺补漏,已经没什么纠结平衡的余地了,换句话说,您纠结的有点晚了,早一两年可以重新平衡和取舍。而家长能做的,就是抓住一切能抓的机会稻草,什么自招、综合评价,来年根据孩子特长和目标能报就报,能考就考,因为报还有初审过不过的问题,考还有能不能考过的问题。俗语讲,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而孩子就是按部就班低学习和查缺补漏,几乎不会受到什么自招的干扰(因为考试都在高考以后)。所以说,考虑自招、竞赛的取舍和投入分配,应该是高二高一甚至更早时候要做的事情。至于高考后自招的冲刺培训之类的,虽说是临时抱佛脚,三拜九扣都拜了,差一哆嗦的事情,肯定有一定比例的人拜着了,但那概率肯定不如平时具备强大实力的大。
总之,高三这一年,基本是一生中高考前的最后一年的机会,机会与风险并存。既要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不必乱了阵脚,同时家长也要睁大眼睛,开发一切可能的资源,要手脚并用了。
2018年 | 等级分数区间 | 第一批 | 第二批 | 第三批 | 指标生控制线 |
2017年 | 等级分数区间 | 第一批 | 第二批 | 第三批 | 指标生控制线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