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长沙中考政策指南   2017长沙中考大事记   长沙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论坛热贴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长沙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2013年长沙四大名校中考语文复习题:文言文阅读(A)

来源:长沙中考网整理        2013-04-22 18:16:35

说两句

  • 2013年长沙四大名校中考语文复习题:文言文阅读(A)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病终  ⑥后遂无问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__________________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有仙则  ②惟吾德馨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7.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  ②清涟而不妖  ③不不枝  ④陶后有闻

      1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君子者也

      1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

      ②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丽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墨”,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纽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送之(  )  ②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  )

      1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加冠 宋成列    B.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

      C.足肤皲裂不知 久乃和  D.获有所闻 士不尽饮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0.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日: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2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请点击下一页


    2018年 等级分数区间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指标生控制线
    2017年 等级分数区间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指标生控制线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中考时间]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时间汇总

    长沙中考指南

    长沙中考指南

    2015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招计划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考试

    中考体育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模考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中考作文

    理科实验班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明德中学

    雅礼中学

    长郡中学

    南雅中学

    麓山国际

    师范大学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